如来指是指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的圣人,它具有智慧、自在和慈悲三个品格。
为贺设想,最好的办法应当是全部改写,以志新生。革命先要革心,知人贵相知心,甚至战争也以攻心为上。
三十年已经过去了,就这样修订、重写,还没有出版定本。[35]艾、毛理解的哲学不同于贺麟理解的哲学,既然党派世界观就是哲学,那么哲学研究就是政治斗争的一环,政治主张中就有哲学。[18]贺麟:《两点批判,一点反省》(1955),《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》,北京: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,第456—457页, [19]参见陈徒手:《故人民有所思——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》,第130—132页。旧版对蒋的评论,首先是在中外哲学的比较中发现其政治意义。贺在新版序中对第四章的修改情况不着一辞,何以如此,我们不得而知。
(新版第209页)所以,不是孙中山,更不是蒋介石,而是毛泽东,才是中国哲学的最后总结。在必要时,牺牲性命,亦所不惜。那么,孔子是如何理解天道的?其实《论语》中讲天道的地方并不多,但是其中有一段,孔子跟子贡说:予欲无言,我不想说什么,我想沉默。
或许今天很多时候会觉得这个说法是夸张的,但实际上这是因为《论语》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语言当中,融入到我们思维深处,因而我们失去了距离感,不太容易看到孔子平实的论述背后那个伟大的哲学突破。尽管用力不见得都是对的,但你只要活得不费力气,你就一定活错了。孔子的弟子们都讲自有生民以来,未有孔子也,宋人也讲天不生仲尼,万古长如夜。《论语》这部书是中国古代经典当中内涵最丰富的,没有之一。
关于《论语》的特点,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,第一,丰富。这两对关系里面,克己跟由己之间,包含着对仁这个字的回答。
那么,什么是孔子哲学的体系呢?哲学起源于怀疑,但是却不能一直停留在否定性、怀疑性的阶段,哲学的真正责任是在一个更高层面上,重新达到对生命的更坚定的信念。如果你沿着这个线索再去看《论语》,你就会发现《论语》中孔子的哲学体系中所表达的是各个层面的应该问题。因此,理解孔子思想的资料边界,我们普遍认可的是《论语》,但是《论语》的难是无边界的,这部书对于历代的大哲学家而言,很多人都是终身读的。对于资质够的,孔子给的是接近答案,甚至有可能就是答案。
但是,孔子对颜回这种问仁的回答就不是这样,因为孔子不同的学生之间差距非常大。资质不高的人,孔子给一个他听得懂的回答宰予昼寝,宰我在大白天睡觉,孔子严厉地批评他: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对于每代人来说,哲学都是对根源价值最庄严的守护。
因此,理解孔子思想的资料边界,我们普遍认可的是《论语》,但是《论语》的难是无边界的,这部书对于历代的大哲学家而言,很多人都是终身读的。虽然《论语》当中出现了109次,但是每一次都不一样。
孔子给出的回答是:因为这样活符合人性,而且符合天道,如果不这样活就是违背人性,而且违背天道。当根源价值被动摇的时候,当虚无主义盛行的时候,哲学家要站出来,告诉我们一个根本的回答,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,并且给这个回答一个强有力的根据。
这两对关系里面,克己跟由己之间,包含着对仁这个字的回答。但是对于颜回,颜渊问仁,子曰:克己复礼为仁。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,所以在《论语》里孔子也会批评自己的弟子,其中骂得最狠的就是宰我。应该的生活 即是复合人性、天道的生活 《论语》作为中国最伟大的经典,它里面承载着孔子这样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思考。比如《庄子》内七篇里有许多孔子说过的话,这些是不能引用的,因为庄子是编故事的。四时行不是讲时间,是讲变化。
那么,什么是孔子哲学的体系呢?哲学起源于怀疑,但是却不能一直停留在否定性、怀疑性的阶段,哲学的真正责任是在一个更高层面上,重新达到对生命的更坚定的信念。而我们人的主动性正是秉承着这个绝对意义上的天道的主动性,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天行健,君子自强以不息。
当一个人没有一生确定不疑的方向时,就会很容易地被一切东西动摇、影响和干扰,最终陷入到最深的被动当中。既然孔子的价值取向已经很清楚了,孔子喜欢积极、有力、奋斗的人生,讨厌消极、颓唐、懈怠,那么,如何证明这种价值就是应该坚持的对的价值呢?因为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都是在讲不同层面里的应该,但是这个应该是要从根本上给出证明的,而恰恰在这上面可以看到孔子最简洁、朴素、强有力的伟大证明。
但是,孔子对颜回这种问仁的回答就不是这样,因为孔子不同的学生之间差距非常大。所以朱子在四书里放《论语》的时候,说读《论语》来立根,就是要利用《论语》的丰富性来汲取养分。
自从孔子讲了这个概念之后,此后的中国哲学家讨论人性问题都在这个架构上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。孔子回答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天道的内涵是什么?八个字,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。于是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洞见,即天人是一致的,也即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,因为如果天道和人性是不一致的,就无法建立起真正统一的价值。
那怎么办呢?程子认为应该把孔孟言仁处类聚观之,但并不是说要把孔子所有言仁之处都放在同一个层次看。但是,孔子却说自己是述而不作,意思就是对此前文明的总结。
资质不高的人,孔子给一个他听得懂的回答。正是因为孔子对此前中国文明的总结,为此后的中国文明的展开奠定了基础,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孔子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。
由己的人是自主的、自由的、主动的。对于资质够的,孔子给的是接近答案,甚至有可能就是答案。
孔子针对不同人说的话其实不一样,资质足够高的人,孔子给他比较高明的回答。孔子的弟子们都讲自有生民以来,未有孔子也,宋人也讲天不生仲尼,万古长如夜。孔子总是在《论语》当中随机指点,所以孔子的道理几乎不蹈空而论。哲学这个词不是我们原本就有的,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,所以就认为我们没有哲学。
事实上,尽管在孔子之前,种种文明的倾向已经建立起来了,但仅仅是种倾向,直到孔子之后才开始以概念、体系的方式确定起来,这就是孔子的贡献。程子到晚年曾讲过某自十七、八岁读《论语》,当时已晓文义,读之逾久,但觉意味深长,意味深长这四个字真的是知味之言,每隔一段时间总能发现之前看不到的道理,那个道理一旦看明白就能够对一个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。
长期以来,有一种论断是中国没有哲学。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,那么不论是先秦诸子、两汉魏晋,还是隋唐时代中国化的佛教、两宋的道学,这些伟大的哲学家无一例外都在哲学的这个序列当中,这也成为《中国哲学十五讲》这本书里选择的依据。
这个体系的核心的强大之处,在于它影响了我们无数的后世中国人,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是这样的,每一天努力奋斗,活着就是来努力奋斗的。对于资质不够的,就是你听得懂的答案,所以当樊迟问仁时,孔子就只有一个爱字。